區塊勢專訪:穩定幣入金美股可行嗎?真能省下 99% 跨國電匯費?2025 年實戰測試與陷阱解析

我是李紹鋒(Steve Li),你的資產配置教練兆量富足教育協會的創辦人。

這次很開心受區塊鏈媒體第一品牌 《區塊勢》 的創辦人許明恩——邀請,一起討論一個投資圈越來越熱門的議題:

許明恩曾受邀至 中央銀行、立法院、調查局台灣大學分享區塊鏈知識,也是 TED 的演講者,並獲 Medium 評選為 Top Writer in Bitcoin

他的強項是把艱澀的技術,轉化成一般投資人聽得懂的語言。他也是我們協會的區塊鏈顧問,和我們一起透過整合「公益 × 區塊鏈」的領域,打造台灣的理財教育公益網。

在這篇專訪中,我們從投資人角度實測「穩定幣入金美股券商」的整個過程,分析這條路能否真正降低匯款成本,並揭露被忽略的風險與關鍵陷阱:

  • 🏦 傳統電匯三大難關:銀行審查、手續繁瑣、等待焦慮
  • 💰 穩定幣入金的原理:如何繞過 SWIFT,將國際電匯變國內轉帳
  • ⚠️ 券商對幣圈資金的疑慮:退匯與關帳風險
  • 🔍 實測結果:FluidKey 為何無法入金 Firstrade?Ether. FI 可以嗎?
  • 🔮 未來趨勢:RWA(資產代幣化)是否能讓兩個世界融合?

這是一篇結合真實經驗、風險解析與趨勢預測的報導,也是傳統金融與區塊鏈世界的重要觀察實驗。

📈投資美股投資的傳統路徑:複委託 vs 海外券商

台灣投資人若想投資海外市場,例如美股,有兩條傳統路徑:「複委託」直接開戶「海外券商」

  • 複委託:透過台灣券商代為下單美股,操作最方便,但手續費高、彈性低。
  • 海外券商:自行開戶於美國或國際平台,操作更自由、成本更低,但需自行管理與報稅。

如果投資人沒有額外需求,可以考慮透過「複委託」 參與美股市場,因為方便、熟悉、語言無障礙。

但也有越來越多高淨值投資人與專業投資人,選擇直接用 「海外券商」,以追求更高的自由度與效率。

投資人通常會基於以下理由,考慮轉向海外券商操作:

  • 1️⃣ 地緣風險 — 透過將資產部分轉移至國外券商帳戶,可在極端情況(例如台海緊張或擠兌風險)下分散風險。
  • 2️⃣ 手續費差異 — 複委託手續費約在 0.1%~1% 之間,而海外券商多數只收固定極低費率(如每筆 0~5 美元),長期下來差距可觀。
  • 3️⃣ 稅務彈性 — 一些投資人希望讓美股收益歸類為「海外所得」,搭配台灣稅制可更具彈性。
  • 4️⃣ 商品多元化 — 海外券商常同時提供 美股、港股、日股、歐股、ETF、債券、甚至加密資產 等多元商品,方便建立全球化資產組合。

這兩種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好壞,關鍵在於你的投資目標與資產配置規劃。
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差異:

複委託主打「便利」,使用海外券商有更高的「自主權」。

穩定幣入金美股

🏦 傳統電匯的三大難關:時間、流程與風險

當投資人選擇使用海外券商時,往往會採用以「傳統電匯」方式入金海外券商,但同時會面臨三大現實挑戰:流程繁瑣、等待期長、以及高錯誤風險。

1. 臨櫃電匯易被高度關切

由於近幾年詐騙猖獗,銀行需遵守防詐機制越來越多,如果是臨櫃辦理,很容易被善良的行員極力勸阻,甚至出動員警來「保護」。

投資人除了要攜帶證件與交易證明外,還可能被詢問資金用途、收款方身分等細節。

2. 電匯單填寫細節多

此外,填寫電匯單時也有大量關鍵細節,困難度高。

像是姓名空格、英文拼字或附言內容,只要有一處不符,就可能被退件。這類「技術性錯誤」不僅浪費時間,也可能導致資金在中轉銀行卡關。

3. 電匯等待期長

即便一切正確,資金也未必能立即入帳。

國際匯款經常需要經過多家中轉銀行,處理時間至少 2 – 3 個工作天。

這對希望看到款項及時進帳的投資人來說,是一種心靈煎熬。

💰 穩定幣可以取代電匯,入金美股?

近年越來越多投資人發現,穩定幣(Stablecoin) 不僅能用來投資加密資產,甚至有潛力取代傳統電匯,作為入金海外券商的新管道。

穩定幣入金美股

穩定幣如何取代電匯以節省手續費?

一般電匯跨境至美國券商時,往往需經多家中轉銀行,手續費高達 NT$ 800~NT$ 1,200

但若使用區塊鏈錢包(如 Bitget Wallet 或 Coinbase Wallet),其中有些平台開始內建美國銀行帳號,能將跨國電匯轉換成美國國內 ACH 轉帳

這樣一來,原本上千元的匯費,可降至約 NT$20 左右

經過實測,錢包內的 USDC 將自動 1:1 無痛轉換為 USD 入金美股帳戶,不用再額外進行兌換。

雖然整體步驟繁雜,但節省了大量費用,對於有經常性入金需求的跨領域投資人而言,透過穩定幣來入金美股帳戶,似乎成了一個理想選擇。

2025 年,穩定幣入金美股的路徑為何仍不暢通

儘管穩定幣入金能顯著降低成本,但這條捷徑並非完全無風險。最大挑戰在於「資金來源審查」

傳統銀行體系對於「加密貨幣相關資金」仍持謹慎態度,包括某些美股券商也是。

若匯款紀錄涉及交易所或鏈上轉帳,部分銀行或券商可能要求投資人提供進一步證明,例如:

  • 匯款來源截圖或交易紀錄
  • 錢包地址與持有人對應關係
  • 證明資金用途為合法投資

若無法即時提供,可能會觸發合規警示,造成:

  • 🕵️ 補件調查:要求提交交易證明、身份核驗等文件
  • ⚠️ 退匯:資金被退回原帳戶,延遲入金進度
  • 🚫 凍結或關戶:券商判定資金來源不明,永久停權帳戶

由於「關閉帳戶」的損傷極大,因此,雖然穩定幣確實能在技術上大幅壓低跨國匯費、加快入金速度,但實際操作上仍需考量金融科技法規發展、監管政策、金融業者的規範與自身風險承受度。

✅ 2025 最佳策略:傳統美股與幣圈穩定幣「分開走」

面對監管尚未完全明朗的現況,最穩健的策略,就是讓「傳統金融」與「幣圈金流」各走各的路

這樣不僅能持續獲得收益,也能避免引起傳統券商不必要的顧慮。

穩定幣入金美股

👉 傳統金融走傳統流程
 

使用將來銀行或 Line Bank(連線銀行)或美國本地帳戶電匯至 Firstrade、eToro 等券商,或是刷卡入金。
雖然填寫電匯單難度較高,但也比較安全,且現在將來銀行或 Line Bank 各有相當親密的手續費。

  • 將來銀行:每筆 3 美金。
  • Line Bank:每筆 150 台幣。

詳情閱讀:《etoro電匯攻略:純網銀將來銀行入金etoro流程指南》《將來銀行純網銀電匯流程全圖解:Firstrade第一證券帳戶資金匯入完全指南》

👉 幣圈資金走幣圈流程

若持有穩定幣(USDC、USDT 等),可留在去中心化 DeFi 平台、中心化CeFi 交易所,或投資美股代幣化 RWA(Real World Assets)產品。

🌍 總結:穩定幣入金美股,未來可期

儘管技術已逐步成熟,但法規、稅制與監管共識仍在發展中。

各國對「加密貨幣」與「證券代幣」的界線仍不明確,因此短期內仍需保持謹慎。

然而,長遠來看,當監管與基礎建設完善後,投資人將能以最低成本、最高效率,在全球市場自由移動資金。

更多關於李紹鋒的免費學習資源: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