兆量協會創辦人:李紹鋒
讓每個生命擁有正確理財觀念,並善用金錢找到熱情與使命。


關於李紹鋒

我是李紹鋒 Steve Li
1996 年投身金融產業,不知不覺已近 30 年。
目前的我是一名獨立財富顧問,間接與直接管理的資產金額超過 20 億,涉獵領域橫跨國內外股票、期貨、保險、基金、證券、選擇權、ETF、債券、稅務。
我在 36 歲就達成財務自由,不買車、不買房,每年總資產持續增長。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工具、金融商品,我有一套一以貫之的駕馭之道,現在每個月有 50 – 80 萬新台幣的被動收入。
2025 年,我通過英國 CISI 財富與投資管理 LV4 認證,成為 eToro 全球僅 10 位 Elite Pro 投資人之一,也是台灣唯一獲此殊榮的頂級經理人。
更重要的是:你可以用跟我一樣的投資工具,不猜價格、不看新聞、不預判行情,幫助自己高效率累積資產。
關於李紹鋒

我是李紹鋒 Steve Li
1996 年投身金融產業,不知不覺已近 30 年。
目前的我是一名獨立財富顧問,間接與直接管理的資產金額超過 20 億,涉獵領域橫跨國內外股票、期貨、保險、基金、證券、選擇權、ETF、債券、稅務。
我在 36 歲就達成財務自由,不買車、不買房,每年總資產持續增長。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工具、金融商品,我有一套一以貫之的駕馭之道,現在每個月有 50 – 80 萬新台幣的被動收入。
2025 年,我通過英國 CISI 財富與投資管理 LV4 認證,成為 eToro 全球僅 10 位 Elite Pro 投資人之一,也是台灣唯一獲此殊榮的頂級經理人。
更重要的是:你可以用跟我一樣的投資工具,不猜價格、不看新聞、不預判行情,幫助自己高效率累積資產。
李紹鋒的績效與投資原則
風險優先於報酬,生存優先於獲利
eToro 全球 12 位 Elite Pro 之一
個股投資組合年均報酬 36%;跟單者數量全台第一,超過 3,000 人,為第二名的 4 倍;管理資金規模往 25 億台幣邁進。
總資產年均報酬 8% ~ 12%
資產配置於全球,投資標的涵蓋台灣、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歐盟、新興國家等,總資產與全球經濟同步成長。
反脆弱的投資組合
可穿越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與危機;可迴避台海地緣政治與天災風險;減少資產間的關聯性與波動;可靈活安排資金流動性,不被制度卡死。

多元資產
不將所有資金集中於單一資產類別,跨界配置股票、債券、債權、黃金、保險、Reits、加密貨幣等,實踐「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」的投資智慧。
比例配置
結合「股 6 債 4」與「槓鈴策略」,打造保守與冒險共存、抗跌與高報酬兼顧的投資組合,讓資產在大多數年份都穩健成長,並在少數年份抓到爆發機會。
長期投資
遵守巴菲特 Buy and Hold 策略,無視 KOL 預測、短期波動與新聞消息,以耐心緊緊抱住優質標的,以策略戰勝人性的恐懼與貪婪。

eToro 全球 12 位 Elite Pro 之一
個股投資組合年均報酬 36%;跟單者數量全台第一,超過 3,000 人,為第二名的 4 倍;管理資金規模往 25 億台幣邁進。
總資產年均報酬 8% ~ 12%
資產配置於全球,投資標的涵蓋台灣、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歐盟、新興國家等,總資產與全球經濟同步成長。
反脆弱的投資組合
可穿越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與危機;可迴避台海地緣政治與天災風險;減少資產間的關聯性與波動;可靈活安排資金流動性,不被制度卡死。
多元資產
不將所有資金集中於單一資產類別,跨界配置股票、債券、債權、黃金、保險、Reits、加密貨幣等,實踐「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」的投資智慧。
比例配置
結合「股 6 債 4」與「槓鈴策略」,打造保守與冒險共存、抗跌與高報酬兼顧的投資組合,讓資產在大多數年份都穩健成長,並在少數年份抓到爆發機會。
長期投資
遵守巴菲特 Buy and Hold 策略,無視 KOL 預測、短期波動與新聞消息,以耐心緊緊抱住優質標的,以策略戰勝人性的恐懼與貪婪。
知識兆量財務,財務照亮人生
和兆量富足教育協會一起成長,你也值得擁有李紹鋒的生活

財富自由
每個月擁有安全且多元的被動收入,從 ETF、股票到加密貨幣都有,想住哪就住哪,從此不再為錢工作。

時間自由
擁有追求更多興趣的可能,寫作、健身、做公益、彈吉他……不用擔心金錢問題,也不會被工作束縛。

幸福悠閒
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家人身上,一起規劃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、一起享受悠閒下午、一起陪伴孩子成長。

環遊世界
璀璨的極光、蔚藍的海岸、充滿芬多精的森林、純白的雪景……這個美麗的世界值得我們盡情享受。
李紹鋒的著作與 CISI LV.4 證書
《我 36 歲就退休》、《一生幸福的人生企畫書》、《均富革命》,皆為博客來、金石堂暢銷書;
2025 年通過英國 CISI 財富與投資管理 LV4 認證,成為 eToro 全球僅 12 位 Elite Pro 投資人之一,也是台灣唯一獲此殊榮的頂級經理人。




李紹鋒的心路歷程
很多人認識我是因為「資產配置」、「財務自由」、「被動收入」,但這些都不是我創立協會的出發點。
真正的出發點,其實來自我心裡一直解不開的 5 個問題,而我過去 30 年的工作與選擇,都是圍繞著這些問題努力──一塊一塊存下來的錢,怎麼讓它變多、變有用?

過濾「合法詐騙」
我曾經被合法話術誤導,所以更在乎「教你怎麼算」;我也看到很多人買保單、基金、ETF,以為是理財,其實買的是被誤導的「報酬幻覺」,像是:
‧ 儲蓄型或分紅型保單,用不實的 「宣告報酬」 誤導保戶以為是「年化報酬」。
‧ 將基金或 ETF 被包裝得像一種「穩定配息現金流」方案,但投資人不知道報酬怎麼算?可能配息都來自於本金。
‧單純想投資基金或ETF,卻被費用極高的投資型保單、申購費、管理費與手續費層層抽成,被吃掉大部分報酬;
我選擇不販售商品,而是專注教育大家一件事:投資人要學會自己算、看懂數字、認清話術。


投資,大道至簡
我很早就發現,想讓辛苦賺來的錢真正長大,靠定存不夠;靠業務(理專)推薦,風險更大。
我開始學習各種技術、財報、總經、計量等研究方法,最終理解「大道至簡」,資產多元分散並搭配巴菲特的長期投資策略,就是最佳解法,也設計了一套「以目標為核心」的系統。
現在,我希望把這些方法結合公益分享出去,幫更多人提升辛苦錢的效率與價值。

過濾「非法詐騙」
我自己年輕時也被騙很多次,所以對詐騙特別痛恨。
我不是天生會投資。年輕時也因為貪快、貪利,遭遇過詐騙——不少次。那種被騙的感覺我太懂了:羞恥、後悔、不甘心,甚至自責。
所以後來我不斷研究各種詐騙手法,深入分析結構,見識過國內外無數案例,包括美國的馬多夫(Bernie Madoff)龐氏騙局。
我有一套辨識詐騙的架構:信託‧稽核‧金流。懂得這三層架構,幾乎能拆穿 99% 的投資型詐騙。
我堅持讓協會不只是講投資,也教你看得懂詐騙,也正因如此,當大家還相信 IMB、旭新、CCE(中華資金交易所)是「創新金融」時,我就率先看出問題,並公開提醒。這些平台也陸續爆雷。

李紹鋒的心路歷程
很多人認識我是因為「資產配置」、「財務自由」、「被動收入」,但這些都不是我創立協會的出發點。
真正的出發點,其實來自我心裡一直解不開的 5 個問題,而我過去 30 年的工作與選擇,都是圍繞著這些問題努力──一塊一塊存下來的錢,怎麼讓它變多、變有用?

投資,大道至簡
我很早就發現,想讓辛苦賺來的錢真正長大,靠定存不夠;靠業務(理專)推薦,風險更大。
我開始學習各種技術、財報、總經、計量等研究方法,最終理解「大道至簡」,資產多元分散並搭配巴菲特的長期投資策略,就是最佳解法,也設計了一套「以目標為核心」的系統。
現在,我希望把這些方法結合公益分享出去,幫更多人提升辛苦錢的效率與價值。

過濾「合法詐騙」
我曾經被合法話術誤導,所以更在乎「教你怎麼算」;我也看到很多人買保單、基金、ETF,以為是理財,其實買的是被誤導的「報酬幻覺」,像是:
‧ 儲蓄型或分紅型保單,用不實的 「宣告報酬」 誤導保戶以為是「年化報酬」。
‧ 將基金或 ETF 被包裝得像一種「穩定配息現金流」方案,但投資人不知道報酬怎麼算?可能配息都來自於本金。
‧單純想投資基金或ETF,卻被費用極高的投資型保單、申購費、管理費與手續費層層抽成,被吃掉大部分報酬;
我選擇不販售商品,而是專注教育大家一件事:投資人要學會自己算、看懂數字、認清話術。

過濾「非法詐騙」
我自己年輕時也被騙很多次,所以對詐騙特別痛恨。
我不是天生會投資。年輕時也因為貪快、貪利,遭遇過詐騙——不少次。那種被騙的感覺我太懂了:羞恥、後悔、不甘心,甚至自責。
所以後來我不斷研究各種詐騙手法,深入分析結構,見識過國內外無數案例,包括美國的馬多夫(Bernie Madoff)龐氏騙局。
我有一套辨識詐騙的架構:信託‧稽核‧金流。懂得這三層架構,幾乎能拆穿 99% 的投資型詐騙。
我堅持讓協會不只是講投資,也教你看得懂詐騙,也正因如此,當大家還相信 IMB、旭新、CCE(中華資金交易所)是「創新金融」時,我就率先看出問題,並公開提醒。這些平台也陸續爆雷。
李紹鋒怎麼分辨詐騙?
信託與獨立監管
正規、安全的投資平台必須有投資人專用的帳戶(信託帳戶),並與該平台的資產分開保管,存放於獨立的保管機構。其信託帳戶亦不屬於信託機構的資產或負債,投資人對帳戶內的資金具備完全的擁有權,
外部會計稽核
正規、安全的投資平台應由公司外部的專業會計師進行稽查,證明該平台確有所宣稱的資產留存。透過第三方審計,可以降低內部人員舞弊或數據造假的風險,並確保資金流向與財務狀況透明化。
第三方金流
正規、安全的投資平台應走第三方金流管道,如支付平台、金流服務商。第三方金流透過加密技術、多重身分驗證與即時監控,能提供比直接轉帳更高的安全性與透明度,來確保交易安全與防止詐欺。

當「錢夠了」,就開始想「怎麼用它去照亮別人」
愛很多,資源很少
我近年面對的新問題是:賺得多了,但意義在哪?
我 36 歲就達成財務自由,這些年來錢一直進來,有一陣子也迷惘:「還要再拼嗎?要把錢花在哪?」
我一直有持續捐款的習慣,特別是對中小型社福單位。這些單位常常是最有溫度、最接地氣的一群人,照顧弱勢、服務邊緣,卻苦於曝光不足、募款困難。
這讓我選擇成立協會,把每一筆課程收入轉化為教育與公益的雙重力量。
我希望透過協會課程收益扣除成本後全數捐出,成為這些單位穩定的支持力量,也讓學習與助人產生正向循環。
我願意照亮別人,因為我也曾走過黑暗、繞過彎路。
這不是故事,是一條路
兆量,是一種「把財務目標具體量化」的精神;
富足,是一種「心靈與金錢的平衡」狀態;
如果你也曾經被話術迷惑過、對商品不安過、被社會冷漠過,
那我想邀請你一起走這條路。
我願意照亮別人,因為我也曾走過黑暗、繞過彎路。
這不是故事,是一條路
兆量,是一種「把財務目標具體量化」的精神;
富足,是一種「心靈與金錢的平衡」狀態;
如果你也曾經被話術迷惑過、對商品不安過、被社會冷漠過,那我想邀請你一起走這條路。
